市场概述: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内部分化。
不仅仅是市场份额快速向头部车企聚集、腰部和脚部品牌遭到淘汰,同时,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增程式动力车也走出不一样的路径。
纯电动车更倾向于采用电动专用正向平台,在容纳高阶智能化技术、长远发展潜力方面更好,更具备科技感;而增程式具备纯电动车的表层使用体验,小排量发动机既是续航里程的“保险费用”,又在不开启的时候成为“死重”,具备两面性;狭义插混本质上是运用电气化技术降低燃油车油耗,仍然是油车属性。
因此,插混理所当然应该在新能源领域占有半壁江山,两者销量比重,从四年前的1比4,到去年的1比2,再到今年2比3,有望最终拉平甚至反超。而从广义插混里分出来的增程式则凭借低对比基数,获得最高同比增幅。
这种份额格局正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在趋于成熟的体现之一。
而车型的表现,同样意味着市场更为理性化和成熟化。
一方面,比亚迪的一些主力纯电动车在份额和销量比重上又回归稳态。例如其实秦PLUS EV,3月荣耀版让月销量提升了50%左右,从1.2万辆达到1.8万辆新高;而DM-i则和去年差别不大,还是2.5万辆上下。
当然,平台更为先进的海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比亚迪纯电动车整体销量却在上行。这意味着成熟技术的纯电动更容易被用户所青睐。
另一方面,“手机制造商”主导开发的纯电动车,收获了一份适中的成绩单。小米SU7月销量为7千辆,华为和奇瑞合作的智界S7,也超过了5千辆。
的确,手机制造商在智能化技术应用、生态缔造方面更具备长处,但是制造业故障率澡盆曲线注定,跨界而来的新纯电动车,在可靠性方面不如比亚迪和其他传统车企。
只是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习惯呈现多样化态势,无论是选择高科技感,还是高可靠性,都有自己的理由。而月销量5千到1万辆左右的成绩,意味着“手机造车”既没有因为缺少经验而惨败,也没有凭借粉丝经济获得过高的份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