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汽车商业网
adyou

氢能汽车产业夯实基建底座

2022-11-18 08:29 来源:网络| 浏览(14186)   

编辑评论/注释

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氢能在商用车领域的多场景应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各地在努力布局氢能产业的同时,也存在行业标准体系滞后、核心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等不足。迫切需要夯实基础设施基础,探索氢能汽车发展的新路径。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强大韧性、能源转型的巨大需求,将使氢汽车再次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探索能源转型的契机,其成功探索将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标杆。

广东:打造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近年来,氢能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国内氢能产业也加速发展。2022年11月15日,中国氢产业大会在广东佛山召开。11月15日至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与产品展览会举行。目前,广东正不断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氢能应用试点示范,打造氢能产业高地,特别是在广州市黄埔区和广州开发区。氢人才、技术、资金、重点项目不断集聚,市场应用逐步铺开。

产业要素不断聚集。

10月25日,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HTWO广州”)、广州恒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根据合作意向书,三方将合作成立氢能合资公司,开展车辆领域、氢能产业生态、运营领域、氢能多应用场景四大业务。

据悉,“HTWO广州”的工厂计划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将建成占地20.2万平方米的综合基地,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工厂、RD中心和创新中心,成为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RD和销售基地。

项目的落地是该地区氢能产业发展链条的缩影。目前,已有40余家氢能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事业单位落户该区,集聚效应明显。

能源保障方面,广州石化年产1500吨高纯氢项目已于2021年底建成投产,广州石化恒运二期制氢、粤华发电电解水制氢、广州供电局电解水制氢等3个制氢项目正在推进。预计到2025年,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地区将具备每年2万吨以上的车用氢气供应能力。整车方面,已引进飞驰汽车RD及销售中心项目,雄川氢改车厂项目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机动车生产企业资质。燃料电池方面,八大核心组件中,除质子交换膜外,其余七大核心组件均有相关企业落户该区。

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广州大学黄埔氢能创新中心联合清洁能源材料研究院、鸿基创能,围绕先进电催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共同努力,突破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瓶颈。

目前,广州市黄埔区和广州开发区已基本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

加快基础设施布局

应用决定行业发展。

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区内现有具备条件的加油站进行扩建改造,建设油氢共建站和综合能源站。同时,推进氢气保障供应工程建设,提高工业副产氢气保障能力,发展清洁能源制氢,提高绿色氢气比重,探索氢气生产、储运新技术。

9月21日,广州市发改委正式发布《广州市氢能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出要实施广州“一核一枢纽三基地”氢能产业布局,重点打造黄埔氢能产业创新核心区。黄浦区计划建设47个氢能基础设施:3个制氢站,其中2个已建成制氢站;5个制氢站,其中一个已经建成;共有39个加氢站,其中4个已经完工。

此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氢能产业发展促进办法》提出,对已建成投入使用且日加氢能力500kg以上的加氢站进行补贴。

在产业升级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支持下,区域内氢能产业的基础设施基础逐步夯实,规模化应用逐步铺开。据悉,截至2022年7月,全区氢燃料电池示范运营车辆超过183辆,其中公交车日行驶200公里,平均百公里耗氢量为5.03公斤。预计2022年底示范应用数量将超过600个。

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2021年,广东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一。广东省发改委指出,广东城市群要充分发挥广东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抓住列入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重大机遇,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建设统一的政策和市场体系。

2022年8月,广东发布《广东省加快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以广深佛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联动关键材料、技术和装备RD和东莞、中山、云浮等制造业基地,依托东莞、珠海、阳江等供氢基地,加快产业项目布局,推动形成。

广州、佛山、深圳、云浮、东莞等城市在各自的突破中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广东氢能产业的发展。

佛山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动力总成等领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目前,佛山市南海区有120多家氢能企业、机构、平台。工业项目规划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

深圳从事氢能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约70家。预计到2025年,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

位于云浮的佛山产业转移工业园,郭虹氢能、粤海重塑、飞驰汽车、连岳氢能等一批骨干企业落户发展。

根据规划,到示范期结束,广东将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普及1万辆以上,年供氢能力10万吨以上,加氢站建成200座以上,车用氢终端价格降至30元/公斤以下的目标。示范城市群的产业链将更加完善,产业技术水平的领先优势将进一步巩固,推广应用规模将大幅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将稳步提升。

吉林: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提速。

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5万辆左右,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达到10-20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吉林省也于近日发布了“氢驱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

近年来,中国加快了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吉林省作为中国汽车工业重镇和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发展氢燃料汽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解放、红旗等品牌加快氢燃料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实施政企合力,加快氢燃料汽车产业和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努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新动能。

今年上半年,300辆解放氢燃料电池汽车从长春出发,陆续交付给上海、北京、山西等地的用户。据悉,这些电瓶车包括装、卸、拖三大产品系列,覆盖城市物流、城市建筑渣土、短驳运输等多个应用场景。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一汽解放氢燃料电池车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峰值效率为60%,电机高效区占85%。解放车应用了热管理系统和高效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氢气是一种特殊的能源,其燃烧值远高于天然气和柴油,且燃烧后产生水,不含二氧化碳,是理想的零碳燃料。吉林西部风光发电的绿色电力,可以有效解决风光弃用问题,降低氢能的应用成本,并在未来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氢能储存,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日前,吉林省大安市绿色氢气和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启动。一期工程预计2024年投产,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这标志着吉林省正在加快氢能产业的发展和布局。该项目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投资,一期工程预算投资63.32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80万千瓦。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万吨。2030年,这里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年产绿氢50万吨,绿氨150万吨。

根据吉林省日前发布的《氢动力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吉林省将在吉林省西部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制氢大型供应基地、长春氢能装备研发制造应用基地,并逐步开展“白城-长春-延边”氢能走廊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10座加氢站,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营规模达到500辆,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在一汽总部中厅,红旗品牌汽车家族、2021年最新突破性“零碳零污染”氢发动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成果正在集中展示,是来访嘉宾必打卡的地方。这款发动机采用了高压缩比米勒循环、超薄清洁燃烧系统、高速喷射氢气直喷系统、高效增压系统、稀燃后处理等特殊的氢能技术。目前已实现有效热效率42%,额定功率120kW,实现零二氧化碳、近零污染物的“双零”排放。其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今年6月8日,由一汽解放自主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直喷氢发动机成功点火并稳定运行。这台氢发动机是一台13L重型发动机,工作功率超过500马力,同级别最强排量,指示热效率超过55%。具有技术第一、行业第一、国际领先三大特点,标志着我国氢直喷发动机自主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重型氢发动机作为商用车零碳动力的生力军,是交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途径之一。一汽解放商用车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发动机开发部部长刘介绍,这款发动机攻克了氢气分层超贫燃烧技术等一系列难题,保证了氢气发动机的稳定高效运行。其次,解放重型氢发动机具有先进的进气道结构和缸内结构,不仅实现了氢燃料缸内直喷,而且与单口喷射、缸内和进气道联合喷射、氨氢复合燃料喷射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据记者了解,解放在广东佛山成立了一汽解放佛山新能源分公司,同时对长春、青岛、广汉、柳州四个现有生产基地的产能进行了调整。今年1-7月,解放氢燃料电池重卡销量达到行业第四,市场份额10.24%。

一汽解放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指出,一汽解放积极推进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制定发布了“15333”新能源战略。“十四五”期间,一汽解放将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以氢能产业集群为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及系统专属基地,以风、光绿色能源为特色的纯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专属基地。

刘表示,目前我国在氢能方面,特别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氢能在“制造-储存-运输-添加-使用”这一关键环节还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成本相对较高,应用场景较少,加氢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要聚焦行业痛点,攻关技术难点,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推动氢能真正成为能源改革的重要力量。

新能源汽车“氢装上阵”进入发展出路

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环保、续航里程长的优势,对能源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的改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条件越来越成熟。业内人士建议,加快培育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源供应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为推进新能源汽车“氢装”打下坚实基础。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逐渐成熟。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中国销售了2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增长了1.6倍。

燃料电池汽车进入发展趋势。中国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示范城市群为基础,加快建立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在具备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研究,奖励示范应用,构建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调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250余座加氢站,约占全球数量的4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史建华表示,目前,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覆盖47个城市,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逐年增长。

“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快。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000辆,累计减碳量达到2200亿吨。”史建华说,目前,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普遍达到了1万小时以上,一些正在运行的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已经达到了3万小时。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条件日趋成熟,已进入多场景商用车示范应用阶段。

以“奖代补”奖励示范城市群建设,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明确氢能产业发展各阶段目标,多省出台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政策利好,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地区的氢能产业蓄势待发,带动新能源汽车“装氢”。

企业加快布局新型产业轨道。

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企业正在加快布局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新赛道。

在合肥综能氢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调试新设备,准备投产。

"公司近年来加快了氢能产业的布局."合肥综能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告诉记者,合肥新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研发生产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膜电极。公司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拓展和发展氢能上下游产业项目。

目前,安凯汽车已开发出8.5m至12m的多种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并小批量投放市场。其中,2020年8月在安徽省六安市推广的10.5米燃料电池公交车,单车最大行驶里程现已超过15万公里。安徽安凯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墉透露,下一步,安凯将继续深化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创新,开发燃料电池客车和长生命周期的道路客车,积极进行市场化应用和推广。

记者从安徽省有关部门获悉,《安徽省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将重点发展燃料电池汽车和氢能产业链,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车、城市物流、港口等领域的示范运营。同时,安徽加快省内加氢站布局建设,促进加氢基础设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协调发展。

赵说,氢燃料电池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60%,是内燃机的2到3倍,更适合长距离、重负荷和商业化应用。未来氢燃料电池技术将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与锂电池和混合动力技术形成互补,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短板需要弥补。

受访者指出,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与此同时,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滞后、核心部件进口依存度仍然较高、氢能供应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氢能管理体系等短板。

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一些制造企业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加快氢能产业布局。但目前产业链上缺少氢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同时,第三方服务机构数量不足,加氢站建设速度慢,场景应用推广相对滞后。

“氢燃料电池的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原料、中游集成和下游应用组成,产业链较长。氢气生产、储存、加氢、运输的全链条氢能源供应体系和用氢成本是影响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发展的基本因素。”赵表示,目前各地氢源价格相差很大。在一些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城市,氢气的价格在每公斤30元以上;在其他地区,氢气的价格达到每公斤数百元。

史建华等业内人士认为,燃料电池系统、发动机、电堆等核心部件的自主控制是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对薄弱,燃料电池相关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高。

针对当前行业发展的短板,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加大RD支持力度,调动全产业链积极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RD创新体系,提高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能力;同时,加快完善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提高检测能力,稳步拓展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和氢能供应链,为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史建华等业内人士认为,应大力实施燃料电池汽车基础技术提升工程,攻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配套技术,如氢气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加快完善氢燃料供应体系。

刘墉建议加快氢能标准化,修订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储氢容器检验、液氢储运设备、加氢站关键设备等技术标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